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,国产精品麻豆欧美日韩WW,亚洲射色精品大地资源,亚洲精品久久无码2021

民用建筑修繕工程查勘與設計標準(JGJ/T117-2019)

4地基與基礎

4??地基與基礎

4.1??一般規(guī)定

4.1.1??當房屋存在影響其正常安全使用的沉降、水平位移、傾斜、開裂等現(xiàn)象時,應對其地基基礎進行檢測、驗算。綜合分析其變形速率、上部結構損壞等因素,確定相應的補強措施。

4.1.2??分析、驗算、評估地基與基礎性能時,應具備下列資料:

????1??工程地質資料;

????2??房屋的建筑、結構圖紙;

????3??房屋沉降觀測資料;

????4??房屋開裂、傾斜等檢測資料;

????5??周圍環(huán)境和鄰近建筑物的變化情況;

????6??房屋周圍管線及地下設施資料。

4.1.3??地基承載力可采用現(xiàn)場井探、荷載試驗、靜力觸探或動力觸探等方法進行確定,亦可參考建筑附近的地質資料進行確定。

4.1.4??在軟土地基上建造10年以上的民用多層房屋,當上部結構的整體性完好時,其地基承載力可按當初建造時的承載力提高10%~20%取用。

4.1.5??地基與基礎補強設計時,應查清周邊建筑物和地下管線的情況。

4.2??地基補強

4.2.1??當?shù)鼗植砍休d力不能滿足要求時,可采取水泥灌漿法或硅化補強法的措施進行地基補強。

4.2.2??注漿壓力不應大于0.6MPa,注漿孔距宜為1.0m。水泥漿液灌注速率宜為40L/min~50L/min,硅酸鈉漿液灌注速率宜為30L/min。當?shù)鼗鶙l件較復雜時,注漿壓力、注漿孔距應通過現(xiàn)場注漿試驗,并結合各地經(jīng)驗確定。

4.2.3??注漿漿液的球形擴散半徑應按下式計算:

?

?

????式中:r——球形擴散半徑(mm);

???????k——砂土的滲透系數(shù)(mm/s);

???????p一一注漿壓力(MPa);

???????r0——注漿管半徑(mm);

???????t——注漿時間(s);

???????β——漿液黏度與水黏度之比;

???????e0——砂土的孔隙率。

4.2.4??采用注漿地基補強的效果測定,應在施工結束10d后采用靜力觸探或貫入法測定;當?shù)鼗休d力不滿足設計要求時,應進行補漿。

4.3??基礎托換

4.3.1??基礎托換可采用樹根樁法或錨桿靜壓樁法。

4.3.2??單根樹根樁承載力特征值宜由靜壓承載力試驗確定。當無試驗條件時,其承載力特征值可按下式計算,當樁端未達硬土或砂土層時,樁端承載力不計:

?

?

????式中:Ra——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(N);

???????Ψ——樁承載力折減系數(shù),按本標準第4.3.3條規(guī)定采用;

???????qpa——樁端端阻力特征值(N/mm2),按地質勘察資料或地區(qū)經(jīng)驗確定;

???????Ap——樁身截面面積(mm2);

???????up——樁身周邊長度(mm);

???????qsia——樁側第i層土的側阻力特征值(N/mm2),按地質勘察資料或地區(qū)經(jīng)驗確定;

???????li——樁長范圍之內第i層土的厚度(mm)。

4.3.3??樹根樁承載力折減系數(shù)Ψ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

????1??單樁時,Ψ宜取1.0;

????2??當樁間距大于6倍樁徑時,可不計入群樁效應,Ψ宜取1.0;

????3??當樁間距小于或等于6倍樁徑時,應計入群樁效應,Ψ宜取0.8~0.9;

????4??當樁間距小于6倍樁徑、樁數(shù)大于9根時,應按現(xiàn)行國家標準《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(guī)范》GB?50007相關規(guī)定進行驗算。

4.3.4??當樹根樁的傾角小于6°時,可按豎向樁進行承載力計算。

4.3.5??樹根樁內應配置通長鋼筋籠,樁體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5(圖4.3.5)。

?

?

4.3.6??圓形截面樹根樁的樁徑宜為150mm~300mm,樁長不宜超過30m。

4.3.7??錨桿靜壓樁承載力特征值應按壓樁反力進行計算,初步設計時單樁承載力特征值應按本標準式(4.3.2)進行計算。

4.3.8??錨桿靜壓樁壓樁孔應在豎向構件周圍對稱布置,并宜靠近豎向構件,壓樁孔宜做成上小下大的倒錐形。

4.3.9??設計壓樁反力應按下式進行計算:

?

?

????式中:Rp——壓樁反力值(N);

???????

一一壓樁反力系數(shù),與土質情況、樁材、樁截面形狀、壓樁速度等多因素有關,可在1.3~2.0之間取值。

?

4.3.10??鋼錨桿的直徑應按下式進行計算:

?

?

????式中:d——鋼錨桿直徑(mm);

???????K——安全系數(shù),取1.2;

???????n——每個樁孔所采用錨桿的個數(shù);

???????fy——錨桿鋼材抗拉強度設計值(N/mm2)。

4.3.11??當采用錨桿靜壓樁進行基礎托換時,應對原基礎重新進行受沖切、受剪及受彎承載力驗算。當原有基礎厚度小于350mm時,應在壓樁孔上設樁帽梁。

4.3.12??錨桿靜壓樁樁頭伸入樁基承臺長度不應小于100mm,封樁應采用早強微膨脹混凝土,其強度等級不應低于原基礎混凝土強度,且不應低于C30。

4.4??基礎擴大

4.4.1??擴大部分的基礎底標高應與原基礎基底標高一致。

4.4.2??基礎擴大的連接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

????1??新舊基礎應連成一體,確保整體受力;

????2??基礎擴大的墊層厚度應與原基礎相同;

????3??基礎擴大部分的材料不應低于原材料強度等級,且塊材不應低于MU7.5,水泥砂漿不應低于M10,混凝土不應低于C25;

????4??新舊鋼筋連接措施應符合現(xiàn)行國家標準《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(guī)范》GB?50204的相關規(guī)定。

4.4.3??基礎擴大面積應根據(jù)上部結構傳至基礎頂面的設計荷載,按現(xiàn)行國家標準《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(guī)范》GB?50007進行計算。

4.4.4??墻體增設扶壁柱的基礎擴大設計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

????1??擴大基礎的有效高度h0,不應小于原墻體基礎的有效高度;

????2??應滿足兩個方向受沖切承載力的要求。

4.4.5??墻體增設扶壁柱的基礎(圖4.4.5)兩個方向受沖切承載力應按下列公式計算:

?

?

????式中:h0——基礎的有效高度(mm);

???????ps——在荷載作用下,扣除基礎自重及其上部土重后的基礎底面單位面積上的土反力(N/mm2);

???????A1、A2——a向和b向計算沖切荷載時,取用的多邊形面積(mm2);

???????ft——混凝土抗拉強度設計值(N/mm2);

???????am、bm——a向和b向的梯形沖切面平均寬度(mm);

???????a1——a向沖切破壞錐體最不利截面的上邊長(mm);

???????b1——b向沖切破壞錐體最不利截面的上邊長(mm)。

4.4.6??墻體增設扶壁柱時,其基礎底部兩個方向的最大彎矩Ma、Mb應按下列公式計算:

?

?

????式中:Ma、Mb——a向和b向最大彎矩(N·mm);

???????a——a向擴大部分基礎寬度(mm);

???????b——b向擴大部分基礎寬度(mm)。

4.4.7??墻體增設扶壁柱擴大基礎時,其鋼筋直徑不得小于8mm,間距不得大于200mm。

4.4.8??挑梁式加固條形基礎(圖4.4.8)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

?

?

????1??挑梁位置應設在原基礎頂面,間距l(xiāng)宜取1.2m~1.5m;

????2??增設的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梁,其頂面應與原墻身基礎標高一致;

????3??挑梁下的基礎梁頂及梁底縱筋均不應少于2根,其直徑不應小于12mm;

????4??挑梁的布置應確保其應力擴散范圍避開較大門窗洞口位置。

4.4.9??挑梁式加固條形基礎的梁底平均反力應按下列公式計算:

?

?

????式中:P——梁底平均反力(N/mm);

???????S′——上部墻身傳來荷載效應組合設計值(N/mm);

???????l——挑梁間距(mm);

???????b——基礎總寬度(mm);

???????bn——新增基礎梁寬度(mm);

???????b0——原基礎寬度(mm)。

4.4.10??挑梁式加固條形基礎,挑梁的最大彎矩M和剪力V應按下列公式計算:

?

?

????式中:M—一挑梁最大彎矩(N·mm);

???????V——挑梁最大剪力(N)。

4.4.11??挑梁式加固條形基礎與墻體接觸面的局部受壓承載力應按現(xiàn)行國家標準《砌體結構設計規(guī)范》GB?50003計算。

4.4.12??挑梁式加固條形基礎時,其挑梁下的基礎梁,應按以挑梁為支座的連續(xù)倒梁進行驗算,倒梁的均布荷載設計值應按下式進行驗算:

?

?

????式中:q——倒梁的均布荷載設計值(N/mm)。

4.5??房屋糾偏

4.5.1??當房屋整體傾斜需糾偏時,若其基礎及上部結構剛度尚符合要求,可采用掏土法進行糾偏。制定糾偏設計專項方案前應具備下列資料:

????1??工程地質勘察資料;

????2??基礎及上部結構圖紙;

????3??建筑物使用情況;

????4??房屋開裂、傾斜等檢測資料;

????5??房屋周圍管線及地下設施資料。

4.5.2??糾偏設計方案應包括下列內容:

????1??房屋結構平面圖和基礎圖;

????2??掏土孔的布置位置、孔徑、孔深以及孔的斜率;

????3??各孔的掏土量及掏土順序;

????4??沉降監(jiān)測點的位置、監(jiān)測頻率及沉降速率等要求;

????5??糾偏施工說明。

4.5.3??掏土法糾偏的掏土量可按下式進行計算:

?

?

????式中:Vs——掏土量(mm3);

???????lb——基底長度(mm);

???????b——基底寬度(mm);

???????△s——沉降差(mm)。

4.5.4??掏土孔孔徑宜為100mm~150mm,孔距宜為1.0m~1.5m??孜灰瞬荚O在土體受力較大的部位,掏土深度宜為基底下2.0m~4.0m,并應根據(jù)施工回填復位情況進行實時修正。

4.5.5??糾偏施工結束后,應在掏土孔內灌注水泥漿回填密實,注漿應分多次進行,待前一次漿液初凝后再進行后續(xù)注漿。